【导读】《传播学》是福建专升本新闻传播学类考生必考专业课之一,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的复习,福建省专升本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常出名词解释题的相关知识点,有需要的考生可以看看。
1、把关人: 是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概念。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论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2、意见领袖; 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3、传播隔阂: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4、拟态环境: 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李普曼--美国)
5、媒介依存症: 一种所谓的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和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定义也是其特征)
6、电子乌托邦:指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
7、信息环境: 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8、两级传播: 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 一般受众”。
9、“ IPP指数”或“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宜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10、 “子弹论”“魔弹论”“皮下注射论”: (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 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以上是关于“2022年福建专升本传播学名词解释题分享(1)”的相关内容,想获取更多关于2022年福建专升本的相关资讯,如福建专升本政策公告、常见问题,考试大纲、升本资讯、考试科目、复习备考等,敬请关注福建专升本(www.fjep.com.cn)

福建专升本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